随着读博的小伙伴越来越多,关于科研人才毕业后的选择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同学关注。由于国内高校的竞争愈发激烈,很多小伙伴开始关注在德国的科研人才的待遇问题。
不得不说,在德国从刚毕业的博士到教授这条路其实是条非常长的职业发展道路,在过去的德国学术职业体系中更是如此。不过这种情况在欧盟调整了人才规范后已经变得大为不同。
4R 体系
此前在德国科学体系中用于教授职位之前所有阶段的“青年人才”一词已被欧盟委员会定义的4R体系所取代。分别是:
R1(博士前科学家)、R2(公认科学家 - 早期博士后阶段)。R3(知名科学家 - 博士后候选人,“初级”组长等,但也有与教授职位并列的永久职位),R4(领先科学家 - 教授)。
德国科研界目前根据 R 分类模式将拥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分为 R2(早期博士后)和 R3(知名科学家)作为重要工具。这是公正对待这个多元化群体并吸引高素质、有抱负的同事的唯一方法。R 分类法对于定义和设计除教授职位之外的工作类别和职业特别有用,例如在研究、教学和科学管理领域。
具体而言,知名科学家(R3)因其已经获得的科学独立性和独立性而区别于公认的科学家(R2),因此成为德国目前主要希望吸引的人才。
德国正在对此提出科研界的全方位改革,以增加其对于R3及R2科研人才的吸引力。他们希望对此作出以下调整:
首先,适应德国体系的R2及R3的明确定义是绝对必要的。这是为了清楚地区分职业阶段之间的转变所必需的。
其次,在创建需要长远眼光的R3职位时,需要明确什么算作永久性科学任务、如何规范科学与非科学职业之间的区别以及科研人才如何进行晋升。
最后,职位的融资(基本资金和/或第三方资金)通常起着重要作用。这适用于教学义务的处理和任何晋升选择。
对此,德国计划明确的不同科研职业级别之间的过渡选项,例如通过终身职位,重视已取得的成就以及成就背后的人员。一方面,通过支持和指导积极塑造学术独立与年轻同事个人发展之间的紧张关系,让资金和优厚的待遇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将是提高德国作为科学中心的吸引力的重要一步。
同时德国计划遏制日益取代实际研究的过度申请、评估和报告制度。 资质工作监督与考核分离,提高科学质量,遏制权力滥用。将更多的研发资金用于为R2级别的科研人才提供更多的学术岗位以及更多的研究资金。提高研究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那么上述内容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呢?简单说人话的话,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德国会为博士毕业生和博士后提供更多的资金和科研岗位;
2 通过改善科研资金申请结构来为年轻博士提供更多的研究资金和发展资金;
3 提高德国的科研自由度,丰富德国的科研主题和方向;
4 有效改善青年科学家的生活和薪资水平。
也就是说,未来在德国选择读博也是一条非常不错的出路,而且博士毕业也有更多的机会在科研领域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是不是很有吸引力呢?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咨询。
作者:小鱼
声明:本文系麦熊留学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如有不妥,欢迎指正。